结构性存款:悄然回升,监管仍严!

元描述: 结构性存款,一种既保本又能博取高收益的投资产品,在监管规范后规模连续多年下降,今年却迎来了反弹,主要是由单位结构性存款带动。但监管层对假结构性存款的规范整治仍保持强监管态度,不能因竞争压力而再度利用结构性存款大规模揽储。

引言:

结构性存款,这个曾因假结构、高成本而被监管连续多年要求压降的“老朋友”,今年却悄然“复活”,迎来波动性、趋势性增长,虽然规模不大,但其回升趋势值得关注。这是否意味着结构性存款将重回风口?监管层会否放松管控?本文将深入探讨结构性存款的现状、发展趋势以及监管政策,为你揭开结构性存款的“神秘面纱”。

结构性存款:悄然回升,监管仍严!

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压降后,结构性存款今年迎来了反弹。根据央行数据测算,截至8月末,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47055.50亿元,较去年末的40199.73亿元增加6855.77亿元,呈现缓慢波动增长的趋势。

单位结构性存款:增长领头羊

结构性存款的增长主要由单位结构性存款带动。截至8月末,大型银行、中小型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余额分别为12138.98亿元、21890.23亿元,较去年末分别增加3478.86亿元、4410.31亿元,合计增加7889.17亿元。而个人结构性存款则继续减少。

为何单位结构性存款增长?

单位结构性存款的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:

  • 资本市场波动较大: 企业投资更加谨慎,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结构性存款。
  • 手工补息规范: 部分企业转向收益相对存款更高的结构性存款。

结构性存款的“前世今生”

  • 辉煌时期: 结构性存款的最高点出现在2020年4月,当时余额一度高达121394.51亿元。
  • 监管规范: 由于假结构性设计拉高了商业银行负债成本,监管部门于2020年开始规范结构性存款。
  • 压降阶段: 结构性存款规模连续多年下降,最低点出现在2023年末,为40119.73亿元。
  • 回升趋势: 今年以来,结构性存款规模出现波动性增长,主要由单位结构性存款带动。

结构性存款的监管现状

监管部门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态度一直保持强硬,近期相关罚单不少。

  • 监管重点: 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假结构性存款、产品设计合规性、资金用途管控等问题。
  • 典型案例: 中国银行嘉兴市分行、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、厦门国际银行南平分行等均因结构性存款相关问题被罚。
  • 监管目的: 防止银行利用结构性存款大规模揽储,推升负债压力,并防范业务不合规风险。

结构性存款的投资价值

结构性存款作为一种保本型投资产品,其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:

  • 保本: 结构性存款通常设有保底收益率,可以保障本金安全。
  • 高收益: 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通常高于普通存款,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。
  • 灵活期限: 结构性存款的期限灵活,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。

投资者需警惕风险

虽然结构性存款具有保本的优势,但投资者仍需警惕以下风险:

  • 假结构性存款: 部分银行可能存在将结构性存款包装成高收益理财产品的行为,投资者需仔细甄别。
  • 市场波动风险: 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与挂钩的标的物价格波动有关,投资者需关注市场风险。
  • 流动性风险: 结构性存款的流动性较差,提前支取可能会损失部分收益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Q1: 结构性存款真的“保本”吗?

**A1: ** 结构性存款通常设有保底收益率,可以保障本金安全。但如果挂钩的标的物价格大幅下跌,最终实际收益率可能低于保底收益率,甚至可能出现亏损。

Q2: 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如何确定?

A2: 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通常由银行根据市场情况、标的物价格等因素设定,具体收益率需参考产品说明书。

Q3: 如何选择结构性存款产品?

A3: 选择结构性存款产品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、投资目标以及对市场判断进行综合考虑。建议选择信誉良好的银行发行的产品,并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,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情况。

Q4: 结构性存款可以提前支取吗?

A4: 结构性存款通常不允许提前支取,如果提前支取可能会损失部分收益。

Q5: 结构性存款适合哪些投资者?

A5: 结构性存款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,追求保本和稳定收益的投资者。

Q6: 结构性存款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?

A6: 结构性存款的未来发展趋势仍需关注监管政策和市场变化。预计未来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,并引导银行开发更加安全、合规的产品。

结论

结构性存款的悄然回升,反映了市场对保本型投资产品的持续需求。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,结构性存款并非完全没有风险,需理性投资,谨慎选择。同时,监管部门对结构性存款的强监管态度也将继续保持,银行需严格遵守监管要求,避免出现违规行为。

最后,希望本文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,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结构性存款,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。